以往我们常说,迪卡侬是运动人的「迪士尼乐园」。而这个夏天,它干脆把「乐园」搬进了城市中心。越来越多的人,在逛街途中不经意间「闯进」了一场桨板体验、匹克球教学,开启了一场说练就练的即兴运动。 1.明明是逛商场,怎么就开了一把运动局 前不久,迪卡侬在北京大吉巷、南京百家湖、上海新天地三地三店同日开业,随即开启了一连串沉浸式的运动体验。不同于传统的剪彩、表演式开业,迪卡侬的开店活动更像一场开放式的城市运动快闪。 在南京百家湖,逛商场的路人可以现场体验冲浪模拟装置,顺手再感受桨板、骑行等项目;在上海新天地,板球等小众运动被搬上门店C位,服务于国际化社群的多元兴趣;在北京大吉巷,「十项全能」挑战集结跑步、跳绳、飞盘、蹦床等项目,门店现场一秒变身城市运动会。 类似的「热练」场景,如今也在成都天府、杭州嘉里中心、深圳湾万象城等多家门店持续上演。迪卡侬用「这夏该你上场」这一夏季品牌活动串联成线,打通了城市运动生活的新路径。 这些看似「随便玩玩」的项目,其实正是迪卡侬品牌使命Move People Through the Wonders of Sport的具象表达。 在活动中可以发现,运动的本质,其实就是「玩」——一种身体与快乐之间最直接的连接。 迪卡侬没有鼓励打卡、自律或变强,而是选择从「愿意开始」出发,降低每一个人迈出第一步的门槛。哪怕只是商场里的一次跳绳、一次沙包游戏,也能让人轻松「动」起来,找回对运动的好感。 这一理念也精准回应了当下「运动生活化」的趋势:人们追求的早已不止于健身成果,更看重与社交、情绪、生活方式的结合。 迪卡侬通过可体验、可互动、可分享的门店场景,把「试试看」变成「还想再来」。低门槛的尝试、多样化的陪伴、不强调结果的参与感,让用户真正把运动融入日常。 由此,「让运动触手可及」也不仅是品牌愿景,更成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策略:它不靠制造焦虑驱动消费,而是以一站式场景、亲民价格和真实陪伴,提供可持续的运动生活方式。 当运动不再是任务,而是生活的一部分,迪卡侬就成了那个始终在场的朋友。正如网友在社媒上分享:「没想到现在,迪卡侬成了最懂我的运动搭子。」 而为了更持续成为大众运动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迪卡侬也在悄然间完成了一轮系统性升级。 2. 全面升级,迪卡侬离生活更近了 当运动,成为城市生活的一种节奏、社交语言乃至身份表达。用户也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产品拥有」,而是渴望一种「搭子」型的品牌关系,于是,谁能带来真实、长期的陪伴感,成为了品牌竞争的分水岭。 面对这样的趋势,迪卡侬做了一件接地气的事:把门店搬进热门商圈,把体验搬进生活。 过去,迪卡侬以郊区大卖场的形象为人熟知,而如今,它正加速向城市核心渗透。继杭州嘉里中心、南京夫子庙之后,此次新开的三店,再次明确了品牌新一阶段的选址逻辑。 新店在以往「大而全」的产品陈设上,强化了「沉浸式」与「可参与」的体验感,不再拘泥于品类划分,而是根据运动类型进行布局,让顾客能够轻松搭配全套运动装备,享受便捷高效的购物体验。 以上海新天地店为例,门店针对商圈内国际客群的兴趣偏好,将板球等小众运动引入线下,打破传统品类限制,让运动消费更加多元而精准。 同时,门店通过一项项随时可参与、可加入的运动项目,承担起「城市运动场」的角色。 今年年初,响应体重管理政策,一些门店组织了「减肥大作战」社群挑战,不仅设立季度达标奖励机制,还通过持续追踪与线下互动,激发大众参与的积极性,让「减重」从一个孤独的目标变成一场有奖有伴的集体挑战。 在北京大吉巷,门店围绕「城市运动场」定位,策划了包括「十项全能」能量场、循环市集、跑步骑行社群等一系列活动,为市民打造出一个可持续的运动生活中心。 这种以门店为核心节点、以社群为连接机制的城市运动生态,也成为迪卡侬从陪你运动,到陪你生活。 此外,迪卡侬更通过产品线的进化,来呼应当下新时代消费者的多元运动生活。 当前,迪卡侬以「9大品类品牌 + 4个专业品牌」的矩阵式布局,包括户外、水上、健身、球拍类、山地骑行、团队运动、跑步等,覆盖从足篮排三大球、通勤骑行、周末露营,到小众兴趣项目如桨板、潜水、风帆、攀岩、马术等多元需求。 在新门店中,产品被重新梳理分层:基础款仍以高性价比覆盖大众需求,而专业线则进一步强调品牌主张与运动场景的垂直深化。 今年3月底,迪卡侬在杭州揭幕了亚洲首家VAN RYSEL专门店,这家面积达335平方米的骑行门店,不仅售卖覆盖入门至竞赛级的完整产品线,还配备了维修、Bike fitting、虚拟骑行体验等功能区域,形成「产品+服务+社群」的一体化闭环。 在跑鞋领域,既有百元级日常慢跑款,也推出了赛事级竞速鞋KD900X2,服务高性能跑者需求。而这正是迪卡侬「专业+大众」双策略的又一核心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