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AMD在深圳召开AMD Mini AI工作站行业解决方案峰会,与200多名来自生态链的软硬件合作伙伴、中小企业和AI开发者代表,一起探讨如何利用AMD锐龙AI MAX+ 395处理器的Mini AI工作站在行业范式的AI变革之际,实现端侧AI创新,助力面向千行百业的AI赋能,打通AI应用到具体行业解决方案的最后一公里。 在今年的CES上,AMD推出了全新的锐龙AI Max系列处理器,为下一代AI PC和轻薄工作站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为游戏玩家、创作者、专业用户提供了卓越的性能和强劲的动力。AMD锐龙 AI Max处理器定义了Mini AI 工作站,其异构计算架构、开放生态使其在端侧AI部署、边缘AI计算、创意产业、科研教育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随着 AMD 持续投入软件优化和行业合作,这一处理器有望成为推动 AI 本地化部署的核心引擎,加速各行业智能化转型进程。 AMD大中华区销售副总裁晁亚新致开场词,表示AMD愿与生态链合作伙伴、行业客户和开发者携手合作,以AMD领先的产品技术,推动超大模型在端侧的部署,加速AI面向行业的创新。 AMD大中华区销售副总裁晁亚新致开场词 在主题演讲中,AMD 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副总裁纪朝晖率先分享了AMD 端侧AI策略与市场需求洞察,详述了AMD锐龙AI MAX+ 395的领先特性:采用AMD最新的CPU、GPU、NPU架构带来强大的异构算力;统一内存架构(UMA)带来的96G超大显存为超大模型端侧部署及多模型、多模态模型,智能体混合部署提供可能;开创了在Agentic AI趋势下,AMD如何携手 AI 生态链伙伴赋能中小企业、工作组与个人AI新范式。 AMD 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副总裁纪朝晖做主题演讲 最后,AMD中国区专业显卡销售高级总监高翔介绍了专为严苛AI工作负载而生的AMD Radeon W7000系列显卡,以及最新版本的AMD开源AI软件堆栈ROCm 7。 AMD中国区专业显卡销售高级总监高翔介绍AMD 专业GPU和开源软件 端侧AI创新如何落地实际应用,算力下沉怎样赋能具体行业?来自生态链的合作伙伴们在会上分享了面向多个行业和场景的具体解决方案。 模优优科技 COO 黄勇带来了基于端侧超大模型部署以及面向投资决策场景的实践 无问芯穹产品市场总监高杨帆分享了面向教育行业的软硬件协同的优化解决方案 上海首界科技联合创始人郭萌明则分享了在AMD AI开发生态上的创新探索以及面向超级个体打造的端侧应用方案 ChatExcel 创始人&CEO 逄大嵬展示了AMD Mini AI工作站如何在生产力和办公中提升效率,保证数据隐私和安全 中科加禾联合创始人兼CTO陈龙分享了面向家庭AI Hub场景下的应用创新 清昴智能CPO杨紫涵则带来了AMD Mini AI工作站在家纺行业的AI赋能解决方案。 随后,AMD嘉宾与生态链合作伙伴代表一起开启了“AMD Mini AI工作站赋能行业计划” 。随着越来越多面向具体行业的AI应用解决方案落地,采用AMD锐龙 AI Max处理器的Mini AI 工作站正在打通AI应用赋能千行百业的最后一公里。 AMD嘉宾与生态链合作伙伴代表一起开启“AMD Mini AI工作站赋能行业计划” 在峰会上,上海交大清源研究院的研究员刘志毅还做了AMD Mini AI 工作站赋能AI教育培训的分享。AMD Mini AI 工作站以其便携的外形、低成本低能耗特性,超大显存,以及大模型和多模型的全栈生态支持能力,成为AI教与学的理想实践平台。 最后,魔搭社区生态运营负责人朱琳分享了AMD联合魔搭社区在赋能开发者方向的努力,并介绍了在魔搭全国MCP & Agent挑战赛中设置专门的AMD mini AI 工作站专题赛道,参赛者可以使用AMD mini AI 工作站充分发挥其潜力,开发出有创意和竞争力的AI应用项目。 锐龙AI Max处理器具有工作站级别的性能,拥有多达16个“Zen 5”架构 CPU核心、多达40个AMD RDNA 3.5图形核心和一个高达50 TOPS AI算力的AMD XDNA2 NPU,满足了Windows 11 AI+ PC的要求,可以让用户体验到Windows 11的最新AI特性,感受前所未有PC使用体验,高效、轻松地完成工作任务。这一切都集成在一颗SOC当中,使用户更好地应对复杂的AI加速工作负载。 锐龙AI Max处理器一大独特的亮点是支持高达128GB的统一内存(UMA架构),其中最高可将96GB用于图形处理,搭载该处理器的系统能够实现无缝、可靠的多任务处理,并支持运行超大规模的AI模型。作为AMD 2025年AI PC处理器的旗舰型号,AMD锐龙 AI MAX+ 395处理器一经宣布便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它能够在端侧运行70B大模型的惊艳表现。 |
打通AI赋能最后一公里,AMD 举办Mini AI工
以创新服务促发展升级,量化派构建数字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