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快商业-商业中国门户
热点动态
     
    CTR媒体融合研究院:媒体融合在路上
    VIEW CONTENTS
    快商业 首页 自媒体 时尚文化 查看内容

    CTR媒体融合研究院:媒体融合在路上

    2017-2-15 15:06| 发布者: xiaoka| 查看: 11276| 评论: 0|来自: 互联网
    摘要: 近日,央视市场研究的姚林、谢璇撰写了题为“媒体融合在路上:媒体融合系列高端对话之 -- 陈海泉VS徐立军”的文章。文章就央视市场研究(CTR)总裁徐立军与成都商报党委书记、总编辑、总经理陈海泉的关于媒体融合问 ...

     近日,央视市场研究的姚林、谢璇撰写了题为“媒体融合在路上:媒体融合系列高端对话之 -- 陈海泉VS徐立军”的文章。文章就央视市场研究(CTR)总裁徐立军与成都商报党委书记、总编辑、总经理陈海泉的关于媒体融合问题的高端对话进行整理,以下为文章全文:

    前记

    2016年9月23日。

    成都,阴雨。

    陈海泉,成都商报党委书记、总编辑、总经理。1995年加入成都商报,从普通记者起步,员工都称他“海总”。

    徐立军,央视市场研究(CTR)总裁、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总裁、CTR媒体融合研究院执行院长。

    两个媒体人,同是记者出身,同样多年媒体职业生涯,一个是在媒体融合一线拼杀的领军人,一个在媒体融合研究的最前沿,他们的对话。 

    左一陈海泉 左二徐立军

    左一陈海泉 左二徐立军

    媒体融合还处在非常肤浅的、初级的阶段

    徐总:很高兴能和一个地方报社做媒体融合的领军人物探讨这样的话题。首先想听听您在宏观层面的一个判断 -- 想探讨的是您对当前我国媒体融合的整体态势是一个怎样的判断?很多人对这个话题都有自己的看法,甚至有些认为媒体融合是一个伪命题、媒体融合此路不通、媒体融合的结果一定是传统媒体被互联网收编。您以为媒体融合到今天走到了哪一步了,成都商报走到了哪一个阶段?

    海总:在我看来,主管部门确定以媒体融合为发展方向,这一决策是相当正确的。但落实到传统媒体的具体实践中,我觉得媒体融合还处于一个非常肤浅的、初级的阶段。

    应该说,基本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和途径。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很多媒体没有真正按照市场规律、按媒体发展规律去进行有效的融合,大多靠行政手段捏合在一块。第二,缺乏体制机制的配套。不外乎就是把报纸和电视放在一块,实际上还是各干各的;或是一家报纸里搞几个新媒体,也是各干各的、换汤不换药。无论是生产流程、组织机构还是相应的激励政策都跟不上,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有些媒体还在犯PC时代的错误,两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条路走不通。

    徐总:我们还真是不谋而合,我也觉得传统媒体的媒体融合还没有真正地全面地启动。虽然有个别的媒体做得还不错。从整体态势判断,方向是对的,但尝试还是比较粗浅的。对于有些人认为媒体融合是个伪命题,媒体融合此路不通?您怎么看?

    海总:我不这么看。以美国为例,美国一直在做媒体融合,他们的报业集团不仅有报纸业务,下面也有电视台;做得很好的电视集团,也有报纸和杂志。我们在传统媒体时代就是条块分割,一直是两张皮;人家在传统媒体时代就是融合的。只不过在现阶段,这种融合应该升级为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我觉得成功融合是有可能的。从两方面来说:

    第一个方面,人们普遍认为,传统媒体的人驾驭不了新媒体,但现在很多案例有力地证明了传统媒体是可以做好新媒体的,很多优秀的自媒体都是由传统媒体人打造的,单从内容生产这一块来讲,传统媒体具备这个能力。

    第二,从成都商报的实践来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是可以相得益彰、取长补短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商报的融合路径中有三个优先原则:一是“深耕区域”,二是“专注刚需”,三是“借力纸媒”。

    成都商报所有的新媒体,从成都商报客户端到四川名医、到儿童团、到谈资,每一个产品的起步阶段,都从我们的报纸得到了很大的辅助,这就是借力纸媒。我们的报纸当前有两个功能,一是内容生产基地,内容生产的主力部队还聚集在报纸这一块,而且可以通过有效途径逐步转移到新媒体阵地上去;二是报纸的影响力可以在新媒体早期转移和发展用户上起到很大的助力。这一点,我们屡试不爽。

    没有体制机制的突破,媒体融合就很难取得实质进展

    徐总:您认为,传统媒体有哪些是互联网没有的?反过来,相对于互联网,传统媒体最应该补足补强的是什么?

    海总: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多年来身处的管理环境更严格、生存环境更艰难。传统媒体从来都是戴着镣铐在跳舞,但是居然能够舞出一片天地,这就是不得了的,凭的就是坚忍不拔的意志。

    传统媒体的体制和互联网的体制没法比,但是传统媒体依然存在、依然活着。我们经常说,能把国有企业搞成功的就是真正优秀的企业家。所以我觉得,传统媒体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在市场上打拼的能力(其实我们都是从市场上杀过来的,都市报都是打拼出来的)。互联网有很多偶然因素。相比互联网企业,传媒媒体缺的不是技术、不是思路,而是体制。当年都市报能从市场上脱颖而出,也是基于体制。我在任何场合都说,如果没有体制机制的匹配,媒体融合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徐总:您曾经提出过“孵化器”、“转化器”的概念,是否认为传统媒体在公信力和影响力等方面是互联网所没有的?

    海总:不能完全这么说。或许以前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但是随着传媒格局的发展,随着传统媒体的走低,互联网也会诞生一批新型的主流媒体出来。就像都市报,以前说都市报似乎等同于小报、没有公信力,最近五六年才把我们称为主流媒体。互联网的发展也会这样,慢慢地规范,慢慢地建立秩序。尤其近几年来,国家也在加大对互联网的治理,加强对IP的保护、对网络暴力的打击、对网络谣言的清理,也在加强对网络新闻生产资质的管理。以前,很多商业网站没有内容生产资质,也没有人去管,他们大量复制拼凑使用我们的内容,主流媒体的声音反而发不出去,谣言满天飞。但这两年,主管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采取动作。这样一来,我觉得互联网必然也会走上正轨,其生存之道必然还是要靠公信力。如果失去公信力,真爱粉也有可能变路人,就是这个道理。

    客户端的新闻只是入口和标配,并不是核心内容

    徐总:接下来让我们聚焦实操层面。我看了很多关于成都商报媒体融合方面做法的各种材料,想请教一下刚才提到的社群,四川名医病友圈等。为什么要做社群聚合平台?为什么认为客户端的新闻只是入口和标配,并不是核心的内容?

    海总:我们反反复复研究过,这可能是传统媒体要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问题所在。PC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把同样的新闻报纸上发一遍、电脑上发一遍。现在又是这样,报纸上发一遍、移动端发一遍。根据现在的格局,新闻客户端这个市场的跑马圈地基本结束,早就没有我们作为的空间了,尤其在当下,对原创内容的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收费盈利很难。在新闻客户端这个市场,移动互联网已经削减了区域的优势,所以我说它只是标配。

    那么,成都商报要做什么?我们对客户端的定位是本地最大的社群聚合平台。首先,强调本地,因为成都商报的客户资源、受众资源、公众资源都在本地,我们的优势在本地。大的互联网公司是基于大的平台,但在区域的深耕细作给我们留下了空间。在这方面,成都商报就有优势了。为什么强调社群聚合平台呢?移动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最大的变化、最具革命性的颠覆,就是真正做到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类的起源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数千年无法解决的时空限制,现在被移动互联网突破了。我觉得这是我们的机会。

    为什么我觉得这个我们能做、一般的商业网站做不了?因为单独做一个的话没有商业模式,商业网站做的太垂直化了,切口太小了,没有经营模式。我们来做一个综合性的,比如说钓鱼做个社群,跑步也做个社群,游泳的、喜欢打太极的,喝红酒的、写诗歌的,各种各样的爱好,聚集在一起,活跃度就会很高。先靠优质的内容去吸引他们进来,再通过社群化的管理实现群员自治、共同管理,甚至贡献内容。

    徐总:为什么你会觉得在社群这一块,我们做得过互联网呢?

    海总:互联网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但社群最终还是要有区域性。钓鱼的、跑步的,我们网上一约,很快就能在线下把大家召集起来。这是需要精耕细作的,而大的互联网太庞杂了,很难彻底下沉。我希望做一个成都市民很依赖的生活工具,取代成都商报当年的“一报在手,别无他求”。

    除了社群,我们还做了两个内容。一个是成都线上活动平台,现在效果很好。商报有很多资源,一年有大大小小200多个活动。我们有策划执行团队,任何单位、商家都可以到我们的客户端发布活动信息,只要审核没有政治问题、没有虚假信息就可以了。互动起来了,效果就很好。

    还有一个就是低频刚需。就像下水道堵塞,原来很多都市报都有一个版和几十部热线电话来解决老百姓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烦心事。现在版面撤了、没人管了,但你不能说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管道就不堵了。这事互联网公司不干,一般的商业机构不会去干,对于他们来讲没盈利可言。但这对于我们来说,深化了用户联系。这是一个很考验执行力的事,需要成都商报这种一贯执行力很强的团队才能长期为之。

    这是我们最重度运营的一个产品。它就是一个重度、深度运营的平台,上面全都是很小的信息,比如搬家、保洁、租房信息等等,似乎很难有盈利效果。但是一旦做成了,因为平台很高,想颠覆我们就很难。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Copyright   ©2015-2024  快商业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DEAN     ( 粤ICP备190681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