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快商业-商业中国门户
热点动态
     
    10位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将迎来最大风险?
    VIEW CONTENTS
    快商业 首页 消费 查看内容

    10位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将迎来最大风险?

    2017-2-1 10:52| 发布者: xiaoka| 查看: 11551| 评论: 0|来自: 互联网
    摘要: 美国大选的“黑天鹅”事件令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遭遇不确定性,全球经济面临更多挑战,中国经济也未能独善其身。在外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国内GDP增速预期不断调低、房地产泡沫涌现、地方政府债务愈加严重,是否都预示 ...

    5、梁红: 关注国企改革

    我们维持2016年实际GDP同比增速6.7%的预测,并将2017年实际GDP同比增速预测从6.7%调整至6.6%。

    2017年消费对GDP增速的贡献或将明显加大,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略有下降,而外需有望温和复苏。另外,我们认为,短期内货币政策可能没有宽松的空间,预计2017年基准利率将保持不变。人民币汇率方面,2016年底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将在6.78左右,2017年底到6.98附近。

    国企改革可能会在以下方面有所进展,推进混合所有制试点以提高国企效率、建立国企市场化的退出机制,以及放开“竞争类行业”的民企准入。预计混合所有制试点将在一些重点行业取得进展,包括电信、交通、能源、电力、医疗和教育等。国企退出机制和不良贷款处置将继续在市场化原则下推进。此外,竞争性行业中的国企比重能否逐步下降应当被给予关注。

    2017年改革的期待主要集中在财税、户籍制度和土地改革的继续推进,以促使中国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个人所得税改革可能将进一步推进以改善收入分配,包括提高个税起征点和建立更完善的个税制度。

    2017年经济运行中潜在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地产降温幅度大于预期;MPA考核正式落地和金融市场去杠杆带来的压力;以及外需可能会因政治事件带来的风险。

    首先,地产的降温对实际增长速度的冲击较为温和,考虑到本轮地产繁荣对投资增速的影响有限;主要城市的地产库存仍然较低,开发商在手现金充裕。

    但是,如果调控政策更加严格,经济增长将为房地产市场带来进一步的压力,可能会拖累2017年的增长和再通胀速度。此外,由于预计2017年将全面实施MPA考核,因此市场流动性和资产价格相关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因此应当密切关注短期市场利率的变化,以衡量监管框架趋于审慎和金融市场去杠杆过程对市场的压力。

    相反,2017年增长在两方面有超预期的可能,即居民消费和投资增速,以及外需复苏步伐。2017年消费和投资增长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是实际利率仍在下行,且短期地产投资预期收益明显下降。

    此外,我也非常关注美国总统换届后财政扩张的规模,如果美国货币政策不出现大幅紧缩,那么美国基建投资增速加快将利好全球经济。

    2017年的经济增长结构和政策组合或将对个人消费的增长最为有利,尤其是受益于中低收入和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的商品和服务,以及可选消费行业。同时,医疗、教育和新兴消费服务等长期增长领域可能出现较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梁红系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6、刘世锦: 经济难再进入高增长期

    大家要对未来经济的前景有信心。但也不要以为再熬上几年,经济还能进入高速增长期,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大幅度反弹,而是要趋于稳定并逐步走到一个新的增长平台。这也是一个国家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中速增长切换过程。经济下行是规律性的,更是国家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过去几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处在切换的过程中,这个过程还没有完成,所以下行的压力一直是存在的,现在已经接近底部了。

    过去长时间的高增长,主要是高投资,而高投资主要是有三大需求支撑的,第一出口,第二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房地产,现在,这三大需求也要触底。通俗的说法,叫三只“靴子”要落地。出口过去是高增长,现在的势头已经转变。土地、劳动力、环境成本上升以后,中国出口竞争力相对下降。这也是必然的。基础设施过去几年基本是一个回落的态势,但它是政府稳增长的主要工具,所以下行压力比较大。

    第三只“靴子”就是房地产,房地产经过多年发展以后,也开始出现了回落。我个人的判断是,房地产出现历史性拐点的可能比较大,近期房地产投资的回升是一个短期的现象,几个月以后会逐步回落,而且最近已经在回落。我估计大概再过一段时间,房地产投资将会恢复常态。这样三只“靴子”都触底了。

    供给侧现在看起来也出现了触底的一些迹象和信号。但接近底部和真正触底是两回事,触底是一个过程,可能需要反复验证,才会逐步地找到。触底确切含义是逐步走到一个新的增长平台。增长速度虽然下降了,但是我们经济基数比过去大多了。我们要争取有质量、有效益持续的增长。

    特朗普被选为总统后强调,要重振美国制造业,让已经去往其他国家的制造企业回到美国。这对中国意味着更大的挑战,目前制造业的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今后一两年,会是中国经济触底的关键期,我们要为包括“中国制造2025”在内的一些发展目标打下基础。

    经济下行带来的结果就是市场竞争加剧,竞争加剧以后就会带来分化,分化以后才有转型升级。经济下行,不完全是坏事。现在制造企业已经有了提高竞争力的主动性,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转型过程中企业要干自己最擅长的事,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一般的策略都是扩张,但现在必须要做减法了,搞清楚什么东西不能干,要干自己能干的事,这也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中国虽然不会在所有产业中都具有竞争力,但是在一些行业中,一定比其他国家有优势。我们要想拥有稳定的、长期的国际竞争力,就要在行业中深耕。这些行业和企业会是谁呢?现在还不知道,要市场竞争给出答案。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公平的,能够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竞争环境,这个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紧迫。

    (刘世锦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7、刘胜军:人民币或持续贬值

    在竞选中,特朗普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人民币被低估15%—40%,令中国出口产品具有不公平的优势,他威胁要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45%的关税。在投票前夕抛出的“百日新政”中特朗普提出将指示财政部长界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

    但相反的是,IMF对于人民币被低估的言论已经不再支持。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逐步步入新常态,出口显著放缓、外汇储备下降。在对经济不确定性疑虑上升所引发的热钱外流和居民海外投资偏好作用下,人民币承受不断上升的贬值压力。

    2015年8月11日,央行启动了包括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等多项内容的改革,一度引发市场恐慌。即使央行不断干预,汇改一年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依然达到8.8%。

    2015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对中国的年度第四条款磋商报告,近十年来首次做出人民币“不再低估”的评估。IMF的报告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全球认可度。

    美国国内对这一设定也有不同声音。奥巴马前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萨默斯表示:“特朗普的计划似乎假定我们可以迫使他国不让其货币贬值,正如特朗普让新财长把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的打算所显示的那样。这是荒唐的。”

    可是尽管如此,我们不能排除他有可能不顾劝阻向人民币宣战。

    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中国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在以往出现过。

    2009年,奥巴马政府对中国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措施,WTO驳回中国提出的申诉。中国随即对美国进口的鸡肉启动调查程序。冲突持续多年,最终甚至扩大到了太阳能电池板、钢材和其它产品。如果矛盾真的升级,贸易战打响,其危害不言而喻。

    鉴于人民币汇率当前高估而非低估的现实、中美相互高度依赖的格局、中国实施当前策略的决心和能力,即使特朗普要求美国财政部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并采取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措施,这些措施也不大可能是有力度的和有效的。一旦发生贸易战,人民币可能会进一步贬值而非升值。而人民币贬值可不是特朗普所预期的效果,届时,特朗普将会发现他应该表扬中国的“汇率操纵”,因为正是这样的“汇率操纵”才使得人民币没有像日元那样通过“竞争性贬值”来刺激出口。

    目前大格局是:内看中国经济改革和转型进展并不顺利,房地产泡沫化、不良资产攀升、企业信心不足仍将是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压力;特朗普新政将冲击全球化格局,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在不确定的全球经济中,美元仍将发挥“避风港”作用。因此,未来2—3年人民币贬值压力将持续存在。

    (刘胜军系知名经济学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Copyright   ©2015-2024  快商业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DEAN     ( 粤ICP备19068152号-4